近日有网友发文称诚金资产,看到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照此下去,经济发展孔将失去活力。
上海民政部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上海1538万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577.6万人,占比高达37.6%;65岁及以上人口也达到452万人,占比29.4%。60岁以上占比37.6%是什么概念而且随着不婚不育少子化,后面这个占比还会加速。到时随处可见银发老人。想想都压力山大啊。
上海真的是时候拿出改革魄力了看看隔壁浙江那吸收人口的劲头以前的固有思维真的需要改变。
我们知道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尤其是虹口区、黄浦区和崇明区,60岁及以上的老人比重分别为 45.2%、44.0%和 43.9%。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都是60岁以上的人,而且这部分基本是本地或者拿养老金的群体。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 “生得少、活得长、户籍政策限制”。长期以来,上海的生育率极低,这跟上海的高房价高消费有关,年轻人普遍晚婚晚育(平均初育年龄 31.66 岁),加上养育成本高,导致新生儿数量锐减诚金资产,同时,上海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超过 83 岁,医疗进步让老年人更长寿。
但其实有很多人想去上海定居的,可是有一个难点那就是落户难,导致无法取得上海户口,孩子也很难这上海接受教育,故而很多人因为这些原因最后选择了回到家乡或者其他落户更容易的二三线城市。
还有人说现在的市场环境不适合创业,上海的外企都在搬走,民企跑不出去,只能缩减规模或者倒闭,这样就业岗位大幅减少。也有人看明白了,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去深圳而不是上海,去上海要和本地的年轻人一起养老年人,压力山大。
还有另外一点,那就是上海的人口密集型产业,都被迁到外地去了。留下的都是高附加值,高利润产业。绝对数量来说,年轻人的总岗位少了;对高端人才总量没有改变,甚至增加。这就会造成人口结构中,年轻人总量减少,高端人才比例增高的局面。老年人多,也要看的。能够在上海定居的老年人,多数是有一定家庭经济实力的,比来沪务工年轻人经济实力要强多了。
早在2020年,上海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为-945.7亿元,全靠中央财政输血和全国统筹调剂勉强支撑。难怪有人说:“这就像用10个打工人的社保,养着20个退休老人。”
至于说养老问题,除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则回应了老年人“原居安老”的需求,上海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截至去年底,全市有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59个,日间照护机构918家,日均服务老人1.72万人。
不管怎样,上海的老人养老需要年轻人,不仅是养老金,还有生活起居上的照顾都需要人,以后年轻人是不是会更容易在上海扎根呢?对此,你怎么看?
华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